《特工秘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特工秘闻- 第3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剿匪时评》,原文大意如次:其…:“今日举国之匪,皆黑暗之政治所造成。一
面造匪,……一面剿匪,匪既绝不能以剿而绝,或且以剿而势日以张大。……所剿
之匪,何莫非我劳苦之同胞,何莫非饥寒交迫求生不得之良民。枪口不以对外而以
之剿杀因政治经济两重压迫挺而走险之人民。正如杨杏佛氏所言:”对杀人放火,
奸淫掳掠之日军,既委曲求全,礼让言和,请其撤退;独对于国内铤而走险之人民,
则竟动员大军,大张挞伐。‘此诚吾人所不解者也。“
    其二:“政治黑暗如此,如沧地狱,是正即所谓官逼民变。官逼民变,民安得
不变?既逼民变,复从而围剿之,事之可悲,孰逾于此!”
    其三:“今日之所谓匪者,与其谓为由于共党政治主张之煽惑,毋宁谓为由于
政治之压迫与生计之驱使。政治如不改革,民生如不安定,则虽无共党煽惑,紊乱
终不可免。历史上之黄巢、李自成、张献忠以至袁世凯时代白朗之乱,即其例证。
故今日剿匪为扬汤止沸;澄清政治,安定民生,乃为釜底抽薪。”
    这些评论和关于中大学潮的评论等等,蒋介石由于“日理万机”,先前当然没
有看到。现在朱家骅、潘公展把它们剪附在信和报告里给蒋介石看。蒋一看之下,
当然要勃然大怒,立刻下手令禁止《申报》发行了。
 《申板》的“中大殴段学潮”记载和评论
    朱家骅字骝先,浙江吴兴人,留学德国,学习地质。回国后充任北京大学教授。
“五四”运动中,他是国民党右派领导之一。其人心粗气浮,刚愎自用,但又善于
吹捧。由于国民党元老派如戴季陶、吴稚晖、张静江和李石曾等的赏识,以及CC的
提携(后和CC争权交恶),在蒋介石王朝官运亨通,一帆风顺。1930年由广州中山
大学校长调任为南京中央大学校长。长中大不到两年,而学校经费积欠达半年,以
致引起中大师生不满。1932年初改任教育部部长,中大校长一职,虚悬近半年之久,
校务无人负责。起初朱家晔推荐任鸿隽为校长,任坚辞不就。继而指由工学院院长
刘光华代理,又为学生所反对。之后,由教务长查谦兼代,查仅允暂时维持,仍请
政府迅速派人接替。一直到6 月中旬将要放暑假的时候,朱家晔才提请行政院简派
教育部政务次长段锡朋兼代中大校长。段于6 月四日上午8 时半乘汽车到中大接事。
事前中大学生已有所闻,以段是官僚政客,不符合校长人选标准,极为不满。那天
早上8 时正在体育馆开全体学生大会,讨论应付办法。忽闻段已经到校,学生多人
就蜂拥到校长室,向段当面质询。段摆起官僚架子,申斥学生,并且奋其两臂,捉
拿为首喊打的学生。学生不服,群起将段殴打。段趋避不及,脸胸各部受伤,所着
长衫被撕破,汽车玻璃亦遭击碎。朱、段立即报告行政院,当日行政院就决定命令
解散中央大学。先后逮捕学生王志梁、钱启明、陈克诚、谢治珍等60评余人。当时,
我在中大工作,兼任《申报》和《大公报》的教育新闻记者,据实写了报道,在
(申报)上揭露,为朱家骅所不满,被诬为“煽动中大学潮的恶劣分子”,也由警
备司令部予以逮捕。我被捕3 天后,由南高、东大、中大毕业同学会会长陈珳勋保
释出狱。
    殴段风潮发生的当晚,教育部派秘书易克疑电话召请南京各报社记者到部,茶
点招待,分散油印稿件一份,请各位记者照教育部拟稿拍发中大殴段学潮新闻。当
时我发的电稿上就冠以“据教育部报告”字样,表示并非真相。而7 月1 日的《申
报》教育栏却另刊登了我写的《中大风潮原因》一文,说明学潮的起因由于中大经
费积欠甚巨,开学时教职员只领到月薪三成。学生因在沪战之后筹款不易,应缴各
费请由教授担保,分期缴清,先准注册上课,而朱家晔予以拒绝。以后师生请求拨
英庚款利息为中大基金,而朱为英庚款董事长,又予以批驳。加之朱接任之始,以
整饬学风为名,曾几次开除学生多名。平时对学生的请求,也总驳斥不准。因此师
生对朱极为不满,一再呈请政府准朱辞职,还说如果让他到政治舞台上去发展,其
成绩一定比办中大好得多。朱辞职离校后,学生又检举朱挪用水灾捐款3 万余元,
发给随朱去职的教职员薪金,呈请限朱即期归还,并撤职(教育部长职)查办。因
此,师生和朱双方结怨甚深。后来政府决议以教次段锡朋兼代校长,学生认为段是
朱的替身,所以加以殴辱,也是对朱积怨的发泄。我的报道还说段锡朋接事时的态
度不对,激起学生的愤慨,以致遭到殴打。我的报道发表之后,教育部就由秘书梁
济康出面,发表声明,对《申报》的学潮记载加以辩解(见7 月5 日申报来函栏)。
说段当时对待学生的态度,并无不当,以避重就轻的姿态,证明“报载失实”,以
转移读者的注意。
    1932年7 月3 日(申报)还发表了《中大学潮平议》一文,大意是:……年来
学潮之所以愈演愈烈,初非偶然,要当以外患之刺激,政治之混乱,生活之不安,
实为学潮之根因。……政治而不澄清,则一切皆陷于不安定之状态。……挽救之道,
与其责之学生,毋宁归诸政治本身。……至于中大此次学潮,依据事实之分析,则
又不能独责学生。……经费积欠拖欠,学校当局索讨无着,教职员请愿无着,学生
一再呼吁亦无着,……以号称地大物博之国家而竟至无法维持一最高学府之经费,
……使教授不能安心于其所事,……学生亦不能安心于其所学,此则政府不能辞其
咎者也。
    次之,年教育之日益败坏,最大根因为由于官僚主义之侵入。……教育为专门
事业,段氏现任教育次长,……何能兼摄中大校务?……段氏呈报中有日:职自审
不敢当此重任,经再四坚辞……而政府必异之以重任,强人以所难能。……此又为
政府不能辞其咎者也。
    ……尤有进者,据江院长前日演说,谓:某省政府不许人民种烟,而他一人独
种独卖,烟苗遍全省,都为他一人所有。又如张贞在漳,横肆骚扰。陈调元所部四
十六师在合肥茶毒地方。更如陈济棠之攻琼。政府如欲整饬纪纲,树立威信,则此
种烟之某省,祸漳之张贞,祸皖之陈调元,陈济棠之用兵,独不应加以膺惩乎?于
此种大问题则装痴装聋,置不闻问,独于中大之学生则有若奋雷霆之震怒,解散学
校,雷厉风行,毫不假借,是毋乃为重其所轻,而轻其所重乎!……
    这些记载和言论,不但对朱不利,而且牵涉到对国民党政府的政治和军事问题,
大大触痛了蒋介石的心。蒋介石看到了怎么会不“怒从心上起,恶向胆边生”呢?
 丈量才的死
    秦墨晒和行营秘书长杨永泰见面之后,又求见蒋介石。蒋介石表示(申报)可
以恢复邮递,但是应该撤换总编辑陈彬和等,并且由中央宣传部派员指导《申报》
的编辑和发行(看来是陈立夫信中的建议,由蒋介石向秦提出)。秦把蒋的表示用
电报和史量才磋商(电报都经过蒋介石看过)。史量才表示:总编辑陈彬和自愿去
职,可以另派蒋所指定的张蕴和接替。黄炎培是自己的老朋友,由于生计困难,按
月送一点津贴,实际上既不到馆办事,也不负任何设计责任,希望不动。陶行知等
的文章是投稿性质,以后可以不再续登。《申报月刊》的稿件,以后注意选择,甚
至可以停版。但是坚决不允许中宣部派员指导,甚至说《申报》是自力更生的报纸,
从来没有拿过政府的津贴,倘若政府定要派员指导,宁可将《申报》停刊。蒋介石
无可奈何,只好一面允许《申报》恢复邮递,一面再摆布史量才本人。
    1931年底蒋介石命令他的侍卫长王世和把邓演达杀死在南京汤山。孙夫人宋庆
龄女士在上海听到这个消息,就用“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的名义起草了一分英文宣
言,谴责蒋介石杀死邓演达的罪恶。该项英文宣言由杨杏佛翻译成中文稿,于1932
年,密派谢某等二人送到申报馆,亲手交给史量才,请他设法发表。后来,《申报
》虽然没有敢刊登,但是通过史量才的关系,却在某通讯社的稿件上发表了。杨杏
佛是“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的秘书长,史量才和杨搞在一起,又是发表反蒋杀邓宣
言的实际指挥者,蒋介石一方面要吓唬孙夫人和另一“中国民权保障同盟”负责人
蔡元培;一方面本想镇压史量才以劫夺《申报》。于是1933年杨杏佛被暗杀,一年
以后,史量才就也死在特务之手了。
    据当时报载,史量才由杭回沪,坐的是自备保险汽车,同车的连司机6 人,史
和他的次妻沈秋水、内侄女沈丽娟、儿子史咏赓和史咏赓的同学邓祖询。汽车开到
离览桥不远的沪杭公路上,忽遇一辆“京字72号”别克汽车横在路上,使史的车停
下来,车一停就有六七个穿黑色短装持手枪的大汉从斜刺里出来,先打死司机和邓
祖询。史等慌忙下车,狂奔而逃。但是除了沈丽娟略受微伤以外,沈秋水和史咏赛
都没有受伤,而史却被枪杀在一个涸水塘里。据我看:“京字72号”汽车是南京盐
业银行的,史案发生那天确没有离开南京。在沪杭公路上的京字72号汽车,显然是
特务伪造的车牌号。史量才死后,蒋介石还电唁史量才家族并且命令浙江省主席鲁
涤平悬赏缉凶,显然是猫哭老鼠的一番做法。六七个穿黑短装拿手枪的大汉,显然
不是所谓航空学校的“陶某”,而是很有组织的特务。杀死史而不杀死携赃款避往
史家,使史“人财两得”的沈秋水,显然不是所谓“报家仇”,而是“政治因素”。
否则主犯既然是航空学校的“陶某”,有姓名地址,很容易抓到,而且其事发生在
蒋介石统治的光天化日之下,为什么悬赏缉凶,始终没有缉到?史的家族又为什么
“不敢追究下去”呢?
    史量才既死,报界大为震惊,几乎没有人再敢与国民党抗争。于是国民党把所
谓“舆论”也一手包办,不再有丝毫史量才式的所谓“民众喉舌”和“公道”了。
    (我这个记述,是经过当年《申报》驻京老同事秦墨晒看过的,也访问过一些
略知其事的朋友。)
 
 

       


 暗杀国民党元老唐绍仪
艾经武
    唐绍仪为国民党元老之一,在蒋介石执政时期颇不得志,对蒋的作风不满,住
在上海环龙路。在上海、南京:武汉相继沦陷后,传闻日方有利用唐绍仪在南京组
织伪政府的消息,蒋介石即指示军统局负责人戴笠派一得力人员到上海把唐绍仪除
掉。戴笠派赵理君赴沪暗杀唐绍仪。赵理君,四川人,黄埔军校毕业生,是戴笠最
信任的人之一。
    赵理君从各方面探询唐绍仪的情况,从唐的亲友来往之中,得悉唐绍仪喜爱古
玩,经常驱车往古玩店购置古瓷器、古铜器之类,曾在某古玩店(字号已忘)看中
一个古瓷瓶,该店老板索价伪币10万元,唐认为要价太高,未成交易。赵理君得知
后,即出重价将此瓶购置到手,伪装该店之跑街伙计,携带此瓶亲自送到环龙路唐
公馆,由门口警卫人员(保镖者)转报,唐绍仪在会客室接见赵理君。赵又详述这
个古瓶的特点,并云还有一个古瓷瓶比这个瓶的色彩还要好,年代更早,价钱并不
比这个瓶高,若要看的话,请指定时间,再亲自送来。唐很高兴地告知赵理君在某
日下午送来。赵此次来,已观察清楚唐的住宅情况,唐之会客室门外亦有一个保镖
人员,以保护唐之安全。赵理君回到住地后,即召集亲信人员,商讨如何下手,既
可以完成刺死唐的任务,又可以安全逸去。研究结果,决定特制一柄锋利的短斧,
由赵理君亲自动手,并准备多辆小坐车在唐之住宅周围警戒,以防意外。准备妥当
后,赵即按照后绍仪指定的时间携带两个古瓷瓶到唐之公馆,又在会客室与唐见面。
    唐绍仪很高兴,把瓷瓶拿在手中详细鉴别,究竟哪一个瓷瓶的年代久,色彩好。
并云:“这一次拿来的一个,确实比那一个好,一经比较,优劣立见。”观察再三,
爱不释手。赵理君认为时机已至,即靠近唐绍仪身旁,伪装与唐一同鉴别瓷瓶,即
刻用右手从裤袋中抽出利斧,照准后绍仪后颈猛力砍去,唐绍仪立时毙命。赵理君
杀死唐后,即将两个瓷瓶收拾好,离开会客室,轻手轻脚地又把会客室门关好,从
容告知会客室门外之保镖说:“主席在会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