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仑时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拿破仑时代- 第16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施莱尔马歇一道,热情地宣讲国王的呼吁书。各省民族运动的高涨发展很不
平衡。在西里西亚和西普鲁士,波兰籍士兵拒绝服从而纷纷开小差;在东普
鲁士,广泛地采用顶替办法。尤其是在乡村,很多农民拿起武器,但并非出
于爱国热情,而是出于习惯上对容克和对政府官员的唯命是从,这些农民几
乎还没有从农奴制度下得到解放。另一方面,贵族操纵军队,只允许资产阶
级充当下级军官,这样,使法国大革命军队产生威力的最积极的鼓舞力量之
一,在普鲁士是没有的。尽管如此,发动的结果还是大为可观:从3 月到4
月,有一万五千志愿兵参加自由兵团,后备军还未计入;参加后备军的人数
最后达到十二万至十三万之间;到八月份,后备军上了火线,占全部作战部
队半数以上;普鲁士军队的面貌为之一新。不言而喻,职业军人不太欣赏后
备军,正如法国大革命全民从军初期一样,因为后备军训练不足而又易临阵
惊慌。
普鲁士的奋起感动了所有的德意志人。爱国者的宣传从1812 年年底开
始,日趋积极。保卢奇雇用了默克尔从事宣传;阿恩特写了一个又一个的小
册子,其中著名的是《德意志士兵的教理问答》,其主旨为呼吁全体德意志
人起来对“恶神”战斗,必要时可以不顾其王侯的反对。施泰因希望进一步
行动起来,他劝告亚历山大和弗里德里希…威廉最好能颁发谕旨,组织起民族
战争,这样可以使守成持重之士与漠不关心之人都下定决心。果然在3 月19
日,两位君王发出告德意志人的公告,并且在宣布解散来因邦联时,责令各

王侯反正归顺,否则将被视为不配受尊敬而遭废黜,两位君主建立一个委员
会负责治理占领地区,并主管在占领地区组织后备军,而任命施泰因为委员
会主席。这种鼓动立即得到汉堡和萨克森的响应;而且不止于此,拿破仑新
的征兵激起民变,例如在哈瑙和在贝格公国,从而有助于反法宣传。梅克伦
堡倒戈了,王侯中大多数都愿这样做,但他们仍然害怕法国皇帝;施泰因的
威胁重重和起义的呼吁使他们感到不快,从而也不利于普鲁士扩张势力;这
些王侯便向奥地利方面寻求支持。
在民族热潮中涌现出新一代的诗人,他们轻视梦想和空论,而专心致力
于歌颂士兵的英雄主义:例如战死疆场的特奥多尔·克尔纳留下了杰出的诗
集《诗与剑》;又如鲁克尔特在1814 年出版了《战斗的诗篇》;还有申肯道
夫、乌兰德等人的作品。虽然如此,如果说德意志爱国主义已可看出略具雏
形,但还远未完全成熟。德意志人由于法国人使得他们日子非常难过,因而
只是在赶走法国人这一点上,他们是同心协力的;但是,就大多数德意志人
而言,他们所看到的没有超过这一点,还没有对政治上的民族性形成一个清
楚的概念。爱国者的领袖人物并不总是能把政治上的民族性同文化上的民族
性严格地分辨清楚,例如,格奈森诺并不反对看到英国在对它有利的情况下,
在来因河与易北河之间建立一个大邦。就是象施泰因这样主张统一的人,由
于历史情况造成的形势,也提不出一个明确的蓝图。究竟由普鲁士,还是由
奥地利来领导统一,他们认为是无足轻重的;施泰因甚至认为即使普鲁士不
复存在也是无伤大体的。这种无所谓的态度无助于排除统一的困难,只足以
表示对解决统一问题无能为力。尤有甚者,这些人认为,如果没 有欧洲的
帮助,德意志人不能做到自己解放自己;因而他们同意让欧洲来组织这个新
的德意志国家,由欧洲来保证它,也就是说,把它置于欧洲的监护之下。此
外,资产阶级的爱国主义混杂着一些或多或少的进步的自由思想,而贵族的
爱国主义则联想到要维持或恢复政治的或社会的旧制度。至于王侯们,他们
既不关心一种必将削弱他们主权的统一,也不关心一个必将限制他们威权的
宪法。民族团结是在暖昧不清的状态中实现的,每个人在等待如何把胜利变
成对自己有利。在必要的期间内,他们使人民怀着希望,以激励人民去作战;
但是奥地利的干预势将确保只对王侯和贵族有利。
这个干预是梅特涅深思熟虑和坚定不移地准备好的。法国大军的灾难已
经解放了奥地利,奥法联盟实际上已经解体,因为这个联盟未能按照它的原
意保全大帝国,而大帝国正是靠掠夺奥地利而扩充起来的。12 月底受命前往
巴黎的布勃纳将军通知法国,他的皇上不再增派部队;继之,施瓦岑贝格撤
离了前线。拿破仑惊呼:“这是走向倒戈的第一步”。他对皇朝联盟曾寄予
多少希望,现在他感到受到多么残酷的欺骗!但是他还是镇定下来,面临困
难强作欢颜:他首先必须解决俄罗斯人和普鲁士人,然后再同奥地利人算账。
梅特涅对此也深知不疑。有人或问:拿破仑是否可以付出一定代价,而能重
新巩固法奥联盟。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奥地利如果帮助拿破仑粉碎了俄国和
普鲁士,奥地利此后势将完全听从拿破仑的摆布。梅特涅只能在至少同普鲁
士取得协议的情况下,同时约制亚历山大和拿破仑,以求恢复均势和持久和
平。因此他派布勃纳去提出由他出面斡旋,并推动法国作出让步。如此解决
办法对他是最为惬意的,因为作为政治家,他不愿普鲁士壮大,而他比弗里
德里希…威廉更加不信任沙皇,他不仅怀疑沙皇对波兰有野心,还怀疑沙皇对
土耳其有野心。德意志的沸腾的情绪使梅特涅深感不安,因为这种情绪无论

对旧制度还是对奥地利,都同样构成威胁。但是若要恢复德意志各邦的力量,
必须要法国同意退回到吕内维尔条约规定的疆界之内,而梅特涅深知拿破仑
是决不肯善罢甘休的;因此他只得等待有利时机参加反法同盟,以达到推翻
拿破仑的目的。梅特涅出身贵族并且本人也因法国大革命受到损失,所以他
和整个奥地利贵族一样,对推翻拿破仑感到很高兴。他派到沙皇那里的大使
勒布策尔特恩自夸说他同俄国人与普鲁士人“从来是一致行动,共同粉碎法
国革命,以争取正义事业的胜利”。
果然,皇帝对布勃纳只愿慷慨地让出伊利里亚,他还同意让葡萄牙国王
复位,至于已经“符合宪法地”并入帝国的那些国度,他一个也不肯放弃,
甚至华沙大公国也不放弃。他在立法院公开重复这些主张。事实上,他承认
让奥地利充为了谈判的中间人;但是自此以后梅特涅拿定了主意,跟拿破仑
谈判争论只不过为了争取时间,为了能在非常安全的情况下进行动员。施展
这个手法并非一帆风顺,因为奥地利贵族急躁难耐,根茨本人也不以如此拖
泥带水为然。赫尔迈尔重施故技,想把提罗耳煽动起来,以致梅特涅在3 月
间不得不把他抓起来。4 月间,施瓦岑贝格被派到巴黎。这一次,梅特涅亮
出了他的条件:要求放弃伊利里亚、华沙大公国和整个德意志。拿破仑最后
答应由奥地利、普鲁士和奥耳登堡公爵瓜分华沙大公国;但是,作为补偿,
萨克森应合并位于易北河同奥得河之间的普鲁士各省。奥地利表明自己不再
是法国的盟国,也不再是中间人,奥地利现在进展到武装调停,它确定不移
的意向是:任何一方如果拒绝接受它认为是合理的方案,它即进行干涉,对
之作战。奥地利的态度已经足以动摇许多仍然忠顺于法国的德意志各王侯。
从2 月起,萨克森国王已自德累斯顿出走,最后避难到奥地利。施泰因的一
再威胁使他晕头转向、惊慌失措。3 月26 日,梅特涅提出愿意保证萨克森国
王的领土完整,并为他取得一部分领土以补偿他失去华沙大公国。4 月26 日
协定签字:如果调停失败,萨克森军队将与奥地利军队一致行动。在此期间,
梅特涅也在同巴伐利亚谈判,巴伐利亚对拿破仑的帮助只是非常有保留的。
缪拉在回到那不勒斯后,也曾立即遣使维也纳,表示如果让他保住他的王国,
他愿与奥地利合作。维也纳方面对他很表欢迎;但是本廷克刚刚占领蓬扎岛,
又梦想发动一场在英国监护下的意大利民族运动,他保留费迪南四世的权
利,并要求加埃塔向他投降,又扬言将以二万五千人大举登陆。只因发生了
此事,缪拉背叛拿破仑一事未能立即实现,他一怒之下又加入了法国大军。
拿破仑毅然拒绝不战而降,这又有什么可以令人大惊小怪的?还没有人
打败了他,而且正可以象1807 年一样,在奥地利还来不及发言以前,一次迅
雷不及掩耳的战役足以打得俄军和普鲁士军溃不成军,退出战争。在法国人
面前,他会成为什么样的人物呢?如果他同意重新成为一位民族领袖,法国
人很乐意原谅他;但是,如果他承认失败,他必将不复成为法国人的主宰,
因此他宁死不降。有人批评他过于自私自利,其实他不把民族利益放在心上
为时已久,他只知从自己出发考虑问题。何况即使他接受了梅特涅的条件,
他也得不到任何保证,不让敌人利用赢得的时间,然后得寸进尺地提高要求,
而这恰巧是即将出现的情况。沙皇直到3 月11 日才非常勉强地接受调停,只
不过是为了敷衍奥地利人,奥 地利人向他保证,调停必将失败,奥地利人
当然就将同他合作。4 月初在伦敦,韦森贝格见到卡斯尔雷,后者直率地拒
绝调停,并引证了拿破仑的讲话。梅特涅完全承认,如果只有英国的利益悬
而未决,大陆的和平仍可实现。卡斯尔雷从俄罗斯战役开始以来意识到自己

无能为力,因而谨慎小心,但是现在局势已在明朗化,他可以不把梅特涅放
在心上而采取行动。3 月3 日,他答应贝尔纳多特取得挪威和瓜德罗普岛,
条件是瑞典出兵三万人援助沙皇。丹麦已经同俄国签订了中立协定,因此争
取丹麦大有希望。
卡利什条约已经使英国决定援助联盟各国。英国已经派遣卡斯卡特勋爵
和威尔逊为驻沙皇亚历山大总部的代表;4 月间,卡斯尔雷又把他的兄弟斯
图尔特勋爵和杰克逊一道派到普鲁士国王那里。他答应提供补助金,条件是
要扩大汉诺威的版图,而尤其是要普鲁士和俄国承诺,决不背着英国同拿破
仑单独议和。至于将要让法国保存的疆界,卡斯尔雷没有把话说死,一切要
看军事行动进展如何而定;但是显而易见的是,即使拿破仑同意梅特涅所提
的条件,自从卡斯尔雷提议的条约签字以后,这些条件也必将重付讨论。因
此必须在战场赢得一次新的胜利。对此所能表示异议的只是:这一新胜利或
许只能是不大的胜利,虽然是足够导致和平的胜利,如果双方事先都有思想
准备作出合理让步的话。而在拿破仑的心目中,这一胜利应该刚好能够使他
不作出任何让步。
奥地利还没有做好战争准备。自从1809 年以来,它的军队减少到十五万
人,但是由于经费不足,到1813 年初,能立即投入战斗的军队不超过六万人。
2 月9 日决定再动员四万人入伍,但是一切都感缺乏。4 月16 日,政府决定
在1811 年已发行的纸币以外,再发行一种新纸币。直到5 月初才得以在波希
米亚组成一支新的军队。拿破仑因此有足够时间去击败俄国人和普鲁士人,
而这是他最后的机会。
他以其一贯充沛的精力准备利用这个机会。1812 年9 月22 日,当他还
在莫斯科的时候,他已下令征召1813 年适龄新兵入伍,从而把应征新兵的队
伍从八万人增加到十三万七千人。他从西班牙召回一些部队,又把巴黎卫戍
部队派到德意志去。1 月11 日,他把1812 年春天编制成军的第一次服役的
十万国民自卫军改编加入现役军队;同时他征召1814 年新兵入伍,应征新兵
达到十五万人,还有从1809 年到1812 年应征入伍的十万士兵。4 月3 日,
他再多征召1814 年入伍的九万人,和第一次服役的国民自卫军八万人。此
外,仪仗队又重新建立起来,他打算从中抽调出一万骑兵。驻德意志各军都
经整顿,从中抽调干部去训练图林根和来因河区域的新兵。拿破仑补充大炮、
枪支、装备和车辆并没有遇到很多困难,但是补充马匹并非易事,以致他只
能带几千骑兵上战场。财政问题使他大伤脑筋。戈丹编制的1813 年预算是十
亿多支出,而收入是九亿零六百万。皇帝捐出了他价值八千万的私人财宝;
他把村社公产换成地租券,以出售地租券的收入作保证,发行了一亿三千一
百万债券。他颁发了成百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