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仑时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拿破仑时代- 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败、无条件投降,正是英国在多年来一直求之不得的大好机会。英国必须借
此机会向德国讨还它过去的损失,把德国降为欧洲政治舞台上第三或是第四
等的国家,伤尽德国的元气,使它无法同自己进行贸易竞争。由于英国人直
接控制了鲁尔的工业,因而它完全能够实现这些目标。
法德之间要清算的东西就更多了,德国人更给法国人留下了刻骨铭心的
记忆:在1870—1945 年这短短的75 年间,法国三次遭德国人侵,两次战败
投降。这一次,一向耀武扬威的德国终于被打翻在地,法国人要做的就只有
一件:踏上一只脚,使它永远不能翻身。只有这样才能平法国人为法兰西报

仇的雪耻之心。法国人的信念是,谁也无法改变德国人,因此只能彻底压服
德国人:德国必须保持分裂状态,还必须剥夺其一切权力,使它对巴黎俯首
帖耳。法国人的对德政策可以说是最为强硬,他们迫不急待地要从军事占领
中大捞油水。他们以赔偿为名,占毗邻地利之便,动用了一切交通工具,拿
走一切可以拿的东西。更有甚者,法国人策划着在政治上分割德国,它要求
分离莱茵兰,鲁尔地区实行国际共管,并使萨尔在经济上与法国合并,在政
治上与法国保持特殊关系。
至于俄国人,则把德国看作是西方进攻苏联的桥头堡。首先他们要保持
对所占地区的严格控制。在向德国讨还战争赔偿方面,俄国人的做法与法国
人类似,他们在自己的占领区内,从抽水马桶到整座工厂,凡能拆卸的东西
统统都运回苏联。也许本来他们也希望像法国人那样分割肢解德国,但很快
他们就发现在全德成立一个他们可以对其发挥影响力的中央政府似乎更为有
利。俄国人改变了主意,这成为后来俄国对德政策所追求的最高目标。
也许单从处理战败国的角度四大国各自的做法并不算是什么,但是,德
国的地位在欧洲实在是太重要了,这样一来,各个国家对于其它国家对德国
的处理办法及其对德造成的影响就不能不警觉。任何国家都不能容忍他国的
做法影响到本国的在德利益。四大战胜国为此吵吵嚷嚷,连开数次外长会议①
都不能协调分歧,反而越谈越谈不拢。1947 年2 月,盟国缔结了对旧法西斯
轴心国意大利以及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芬兰的和约,可对德和约
却被无限期地撂置起来。
不久,德国人的命运就随东西方冷战的开始,完全改变了。
冷战的原因错综复杂。许多年来国际问题专家为研究这个问题大费脑
筋。有人认为它首先起因于1945 年4 月罗斯福总统患脑溢血暴亡,副总统杜
鲁门接任人主白宫。由于杜鲁门在罗斯福在世时从未涉足过外交国际关系领
域,他对罗斯福在雅尔塔对苏联妥协的做法不甚知之,也不甚理解,上任之
后,采取了与罗斯福总统截然不同的外交路线,这样,东西方的妥协合作也
随之宣告结束。无论怎么说,杜鲁门上台之后,组织起了一个班子专门研究
对苏联的外交政策。这个班子给他的意见是美国应该在欧洲“遏制”住苏联。
这时,美国驻苏联大使馆代办乔治·凯南给杜鲁门发来一封长达8000 字的电
报,引起杜鲁门高度重视。在电报中,凯南分析了苏俄政策的特点,他警告
美国人,苏联有天生的不安全感,美苏利益根本对立。苏联过去是游牧民族,
处在大平原,生存有威胁,而苏联传统的民族主义也是以向外扩张为表现。
从彼得大帝开始,俄国人就从来没有放弃过对外扩张的目的。现今苏联人在
东欧的做法正是在继续老沙皇未竟之业。苏联人的这种做法,是对美国作出
的挑衅,也是对美国利益的侵害。因此,美苏不可能和平共处,美苏矛盾不
可调和,美国的强大就是苏联的削弱。凯南还很明确地向杜鲁门指出:苏联
对理智的逻辑无动于衷,却对武力的逻辑十分敏感,因而美国必须拥有足够
的武力并准备使用它,那么不用真正动武,也可以遏制住苏联,迫使它退却。
杜鲁门对此很感兴趣,这些后来就成了杜鲁门政府对苏联遏制政策最基本的
① 几次外长会议是:伦敦外长会议(1945 年9 月11 日—10 月2 日);巴黎外长会议(1946 年4 月25 日
—7 月12 日);莫斯科外长会议(1947 年3 月10 日—4 月24 日):伦矽外长会议(1947 年11 月25 日
—12 月25 日);巴黎外长会议(1949 年5 月23 日—6 月20 日)。设立“外长会议”的决定。是苏联、
美国、英国在波茨坦会议上作的决定。

理论根据。
东西方分道扬镳的第一声号角是丘吉尔吹响的。 1946 年的3 月5 日,
丘吉尔在杜鲁门的陪同下,来到了美国密苏里州富尔顿的威斯敦斯特学院。
在演说中丘吉尔向激动的听众大声疾呼,美国应成为自由世界的“和平砒
柱”,他说:
“美国此刻正高踞于世界权力的顶峰。对美国民主来
说,这是一个庄严的时刻。拥有最大的力量,也就是对未
来负有令人敬畏的责任。。。对你我两国来说,现在都有
一个机会在这里,一个明确的、光彩夺目的机会。如果拒
绝、忽视、或糟蹋这个机会,我们将受到后世的长期责
备。。
“不久刚被盟国的胜利所照亮的大地,已经罩上了阴
影。没有人知道,苏俄和它的共产主义国际组织打算在最
近的将来干些什么,以及他们扩张和传教倾向的止境在哪
里,如果还有止境的话。。
“我们理解,俄国需要它西部边境的安全,以免再次
遭受德国的侵略。我们欢迎它占有它在世界大国中有权占
有的地位。。。但是,我有责任把有关当前欧洲形势的某
些事实撂在你们面前。
“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德里亚海边的的里雅斯
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了。在这道铁
幕的后面,座落着东欧、中欧古国的都城:华沙、柏林、
布拉格、维也纳、布达佩斯、贝尔格莱德、布加勒斯特和
索非亚——所有这些城市及其居民无一不处在苏联的势
力范围之内,不仅以这种或者那种形式屈服于苏联的势力
影响,而且还受到莫斯科日益增强的高压的控制。只有雅
典——放射着它那不朽的光辉——能在英、美、法三国观
察员的观察下,在自由选举中决定自己的前途。
“现在,如果苏联政府试图单独行动,在他们的地区
建立一个亲共的德国,就将给英美两国占领区制造严重的
困难,授予了战败的德国人以在苏联和西方民主国家之间
拍卖抬价的权力。不论我们从中得到什么结论,这肯定不
是我们进行武装斗争所要建立的解放的欧洲,也不是一个
具有永久和平必要条件的欧洲。
“。。在远离俄国边界、遍布世界各地的许多国家
里,共产党第五纵队已经建立。它绝对服从来自共产主义
中心的指令,完全协调地工作着。。。第五纵队到外构成
对基督教文明的日益严重的挑衅和危险。。。如果我们不
趁还来得及的时候正视这些事实,那就太不明智了。。”
在演说的最后,丘吉尔号召美国和所有说英语的国家联合起来,建立英
美特殊关系,共同对付苏联的扩张政策。他赢得了美国人暴风雨般的掌声。
丘吉尔的演说刺激着杜鲁门的神经,坚定了社鲁门遏制苏联的决心。以

此为契机,英美开始磋商为坚守西欧阵地,美英两国应在德国问题中采取共
同的立场,与苏联在东欧的扩张形成对抗态势。
传统德国内部的经济联系是这样的:东部地区和南部的巴伐利亚等是农
业区,而西部,尤其是鲁尔、莱茵兰地区是德国的工业中心。东西之间产品
交流情况是东部向西部提供农产品,而西部向东部提供工业产品。战后东部
成了苏联占领区,最初斯大林曾答应由东部地区向西部提供农产品,以缓解
西部缺少粮食的困难。1946 年5 月,美国占领区军事长官克莱在盟国对德管
制委员会上公开宣布美占区将不再向苏联提供一切赔偿,此举激怒了斯大
林,斯大林决定拒绝向西部提供东部的农产品。这次公开冲突成了东西方在
德国问题上分裂的重要一步,也坚定了英美要抛开大国一致原则,单独采取
行动的决心。
然而,波茨坦会议的精神却是双方都不能够公开违背的。波茨坦协定规
定了德国在完成了占领改造之后,应该缔结对德和约,结束占领,实现统一。
于是美英和苏联便在怎样实现统一这个问题上大作文章。
美英提出:根据波茨坦会议的精神,德国应该首先实现各占区的“经济
统一”。因为英占区拥有全德人口的30%,硬煤蕴藏量和钢产量的75%,但
粮食紧缺;苏占区生产粮食,但钢铁工业需要英占区提供原料和半成品;美
占区有20%的人口,工业多数是轻工业,也缺少粮食;法占区一般可生产17
%的硬煤和12%的钢铁,只拥有全德人口和战前德国资源的10%。所以,如
果不实现各占领区的“经济统一”,各占领区的经济情况都将产生严重问题。
美国国务卿贝尔纳斯在1946 年7 月的巴黎外长会议上强调“经济统一”,提
议建立起一个统一的德国管理机构,把四个占领区作为“一个经济单位”来
进行管理,以便于在各个占领区之间“交流食品、交通乃至思想”。
针对美英“经济统一”的立场,苏联抛出了“政治统一”的方针。苏联
提出必须首先建立全德中央政府,在实现了“政治统一”之后,再来解决经
济和其它方面的问题。由是在历次的外长会议上,双方为此吵吵嚷嚷,争论
不休。
很显然,德国问题的实质是:既然德国已被分成了几个占领区,就必然
会形成几个不同的政治、经济实体,每一个实体都服务于本国的对外政策目
标。美苏战后在全球范围内的利益冲突已然明显,美国显然不会再从欧洲撤
出。自杜鲁门上台以后,经过一个时期的酝酿,美国已将遏制苏联提升到战
略高度。为确保德国西部,美国将战后为限制德国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摩
根索计划”转变成为把战败德国迅速扶植起来的政策。美国对德的新目标也
得到英国的支持,这样,美苏所代表的东西方在德国和欧洲分道扬镳显然不
可避免。美国希望把德国(西占区)变成与苏联对抗的主阵地。
1946 年7 月,美国向英法提出合并占领区的建议,得到英国的响应。之
后,美国政府指示克莱着手就美英双占区经济合并问题进行筹备。
7 月18 日,英国占领区军政府正式宣布成立北莱茵—威斯特伐伦州,这
是在德国西部建起的一个大州,目的是将工业重心鲁尔区同周围农业区及中
小型工业分布地区合并在一起。
9 月6 日,美国国务卿贝尔纳斯在斯图加特发表讲话,指出不应该把德
国变成一座“贫民救济院”,应该促进德国的“经济统一”,使德国人“承
担起处理自己事务的首要任责。”
1947 年1 月1 日,贝尔纳斯与英国外交大臣贝文于1946 年12 月2 日签

署的“德国美占区和英占区经济合并协定”正式生效,决定成立由德国人选
举产生的经济委员会。美英双占区成立。
同年5 月,双占区又在法兰克福成立了经济委员会,不仅负责双占区的
经济事务,而且享有某些立法权,实际上具有一定的政府职能。很显然,无
论是“经济统一”,还是占领区合并,都已不单纯是经济问题,而是政治问
题了。
美英双占区成立以后,开始协调与法占区的经济政策。1947 年7 月的巴
黎会议成为法国同英美走到一起,东西方分野的重要里程碑。会议的中心是
讨论美国提出的“欧洲复兴计划”,即著名的“马歇尔计划”。准备改变过
去对欧洲零零星星援助的方针,面对欧洲国家提供长期援助,支持欧洲为实
现经济自足而进行地区性合作,从“治标”变为“治本”。出席这次欧洲经
济会议的有西欧、北欧以及南欧的16 个国家。会议也向东欧国家提出了邀
请,但在莫斯科干预下,东欧国家没有参加。
法国不可能忽视巴黎会议报告中所提出的美国将在4 年内向欧洲提供
224 亿美元的援助款额。因为战后法国国内经济困难以及它在越南和阿尔及
利亚殖民地的军事开支,已使第四共和国财源枯竭,陷入危机。因而,虽然
法国在德国问题上余悸未消,但却成为马歇尔计划最积极的支持者,美英以
此为条件,迫使法国人在分割肢解德国问题上作出让步:法国政府保证不再
将分割鲁尔区和莱茵兰,以及盟国永久占领莱茵河左岸作为对德政策中不可
改变的一个原则。这样,法国的对德政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